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探究血库为何“失血” 折射献血存在环节上疏漏

发表于2010-11-06
今天我们来关注一个新出现的问题:血荒,血液的血。大家都知道,血液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医疗用品,特别是很多手术和急救病人的生命,都必须依赖输血才能拯救。然而,全国包括昆明、南京、武汉在内的多个城市,这两天却出现了医院用血频频告急,不少病人因为缺血不得不苦苦等待治疗。这场大范围的供血紧张究竟是怎么出现的?背后暴露出了什么问题?我们来看看记者的调查。

这里是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,在这里我们见到了病床上的小徐。小徐今年十一岁,前几天刚做完手术。

记者:小孩子是什么病?

小徐的爸爸:心脏病。

徐爸爸告诉我们,孩子山他们本来打算9月份就来医院给孩子做手术,但是因为当时医院血液紧张,无法保证先天性心脏病这样的非抢救性手术的用血,他们一家人在医院焦急等待了一个多月,一直到半个月前小徐才得以入院手术。

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 葛建军

葛建军:不是属于急诊或亚急诊手术的,就是他可以等一段时间,

频频的血液告紧,导致一些手术一再延期,葛建军把那段时间自己的状态描述为头皮发麻。

记者:头皮发麻的那段时间?

葛建军:就是9月中旬到10月份,比如说明天要开个四台手术,停掉两台,停掉三台。

记者:最长的等了多久?

葛建军:将近一个月。

记者在这家医院的血库看到,现在这里储备的血液能够满足医院两天的用量,而在正常情况下,这个数字应该是三天。这两台存放血液的冰箱,出现了三分之一以上的空档。

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主任医师 张循善

记者:在充足充足的情况下,是不是这些小格子都会放满呢?

张循善:对,应该都是这样,现在大致有40个血。

在合肥,不光是这一家医院供应收紧,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。

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主管检验师 林正明

林正明:一般原来在9、10月份好像这个血液并不是很紧张。一般A型我们过去一般在25到30个左右,B型也是,O型也是,AB型用血量比较少,我们大概控制在5到6个左右,那么现在略有紧张,血站对我们也有略微的控制,就是说一般保证15个左右,AB型两到三个左右就可以了。

虽然这几天的供血情况比前段时间有所缓解,但是葛建军仍然觉得今年总体的供血形势比去年要严峻。

葛建军:今年好像有点突出,血库没血的这个情况比去年这个率可能要提高一点。

记者注意到,在这所医院的住院大楼里,每个病区的床位几乎都是满员,而且大部份病区都有加床,有的甚至把加床铺在了电梯间里。这种情况不光出现在这家大型三甲医院,在合肥市肥西县人民医院这样的二甲医院,走廊里也密密麻麻地铺满了加床。张循善和林正明都认为,目前这种血液紧张的情况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需求增长太快。

张循善:2008年我们床位是1680张床,2009年的时候就增加到1890张床了,今年呢,已经增加到2750张床。那么实际住院病人今年已经达到了3100人左右,所以这样一来我们医院的规模的增加,手术台次在增多,临床用血量也在逐年在攀升。

刚才我们看到,张循善和林正明认为,临床用血快速增长是导致供血紧张的原因。卫生部统计数据也可以印证他们的分析,最近几年我国临床用血需求量年增长率达到了10%—15%,与此同时,全国许多地方血液供应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紧张。那么,作为血液供应的第一环,采血站能否缓解供需缺口呢?我们再到那里去看看。

刘忠是合肥市中心血站副站长。10月30日早上,当他到血库查看血液入库的情况时,发现血库里的AB型血已经告罄。

合肥市中心血站技术人员 张恒萍

记者:我看到那边AB型已经空了?

张恒萍:对对,但今天的那个检测结果出来以后,就可以补充库存,应该是今天打出来以后,应该我们在100个左右。100个单位如果是3到4天(的供应量),在我们的控制线的低线了。

待检库里的AB型血检验合格后很快入库,但离5天的平均线还差上一截,这让刘忠心里多少有些不踏实。他在血站工作了整整二十年,这两年他明显感觉献血的人多了,但是用血的人也更多了,这让血站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。

刘忠:我们临床用血从05年以来,基本上是每年以30%的速度在递增。而另外一方面在无偿献血这一块我们感觉到每年增长速度大约只有15%左右,

这个缺口大约在10%到至15%,因此我们从08年以后,我们明显感觉到我们这个血液,临床用血有些紧张。

现在血站在合肥全市设立了8个常备献血点,献血点的状况怎么样呢?记者拍摄这天正值周末,在市中心最繁华地段的这个鼓楼采血点,前来献血的人正排队献血。

献血志愿者:现在还有8个人在排队。

记者:最多的时候你手里有多少个在排队?

献血志愿者:有12、13个左右。

但记者发现,在步行街另一头的百盛采血点,献血的人明显要少一半左右。另外,为了拉动农村居民的献血行为,作为尝试,每周六和周二,血站都会在在肥西县的县中心设立采血点。当周六下午两点记者来到这里的时候,还没有献血者,本来在车上负责采血的护士只好下车给行人发放资料。半个小时后,零零星星有两三个人来咨询和体检,在记者逗留的三个小时期间,总共有四个人前来献血。根据血站统计,在10月30日周六当天,鼓楼采血点的采血量共计248单位,49700毫升;百盛采血点不到鼓楼采血点的一半,为103单位,20600毫升;而肥西采血点仅为28.5单位,5700毫升,这种不均衡不光体现在地域上,也体现在献血群体上。血站对献血者资料的统计也显示,最大的群体则为学生,占到35.81%。

刘忠:所以这也就导致了我们存在一个季节性的血液紧张的现象,那么主要就因为学生放假,就是寒假和暑假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出现一个紧张。

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,献血人数占一国人口总数的4%,即能满足全国临床用血的需要。但是据相关统计,我国献血人数不到总人口的1%。在记者的随机走访中也发现,大多数人都没有参加过献血。

记者:是对献血有什么顾虑或者担忧吗?

路人:安全隐患吧,怕感染,不那么卫生。

路人:各种疾病,艾滋这类的。

刘忠一直寻思着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,采访这天,献血点打来电话,说一位献血者和血站工作人员发生了争执。他急匆匆地赶到现场。

献血者是一位德国人,名字叫比勒。争执的原因是因为,我国的献血法只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,而比勒当时已经是五十八岁,血站工作人员认为他已经过了献血的法定年龄,但是比勒却坚持要献。因为在德国,他可以有更多的献血机会。

德国籍献血者 比勒

比勒:中国和德国不同,我一年只能献两次血,但是在德国可以献四次,还有一个区别就在于中国60岁以后就不能再献血了,在德国60岁献血完全没问题。一直到65岁甚至67岁都还可以献血。

上一页|1|
/1页